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517美食 ☉ 517吃喝玩乐 ☉ 517旅游 ☉ 盛开在1393年的花朵——爱着伊朗的前世今生

盛开在1393年的花朵——爱着伊朗的前世今生

2015-02-06 21:31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181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你可以摧毁花朵,但你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亚历山大被苏军武力罢黜后喊出这样一句话。快五十年过去了,时值当下,在这个更加多元化的世界里,还有多少国家遭受着无理的摧残,又有多少人民期盼着春天的到来。2014年9月,我有幸来到伊朗,近四十天的停留让我深深感知,位于中东的伊朗,就是这样的一个在摧毁中等待春天的国家。   提及伊朗,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很多比较沉重的词:宗教狂热、恐怖主义、两伊战争、核武器、美国人质事件、长期制裁等,但我一直记得,这个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似乎与“危险”划着等号的国家,它的前世有一个梦一样的名字:波斯。这个遥远但不绝于耳的名字,它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它是风情万种波斯女郎的家园,它是享誉世界波斯地毯的产地,甚至连这里的猫也被赋予某种神奇气息。伊朗的过去与现在,如同那被面纱遮挡的美丽容颜一样,充满着神秘。于是鼓足勇气走进它,去看一看眼里真实的伊朗,去闻一闻那些开在伊朗年历1393年的彩色之花。      黄色之花:古老的历史在这里闪烁   关于伊朗,脑海里一直有一幅画卷,画中是一片无尽头的土黄。在一片迷宫一般的黄色古城里,穿戴黑色长袍并且用头巾裹着头发甚至遮挡脸庞的穆斯林妇女扶着门站在家门口,一群可爱的伊朗男孩在巷子里踢着足球,一个伊朗男人正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回家的巷子。远处,一片夕阳西下的余晖,将这一片黄色映衬得无比温暖与美好。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伊朗,而这样的一幅画卷,慢慢舒展开来,却是伊朗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这个史称“波斯”的帝国,曾在公元前6世纪盛极一时,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但从公元7世纪以后,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纷纷征服过伊朗高原,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斯兰什叶派才又一次在伊朗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政权。这种民族和宗教的曲折历史造就了其顽强而不屈的性格,也留下了伊朗古朴且灿烂的文明。   在距离伊朗南部城市设拉子50公里处,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废墟,它见证过古老波斯的辉煌灿烂,也展示着伊朗历史的腥风血雨,它就是波斯帝国昔日的首都波斯波利斯。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了米底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由于波斯帝国由阿契美尼德家族统治,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在“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时期步入鼎盛,疆土横跨亚非欧,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国,还在波斯波利斯建立了至今仍在震撼世人的宫殿,用于接受万国朝拜。整个工程由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塔薛西斯一世三代历经70年才完成。200多年后,马其顿君王亚历山大挥师东进灭亡波斯,一把火结束了这座宫城的辉煌。   如今的废墟昭耀着古老的灿烂,而历史只是历史,当下的伊朗人仍旧将这一片土黄继续演绎。亚兹德那让人迷路的老城,沿路大漠孤烟直的卡维尔盐漠,伊斯法罕那梦幻的哈柱桥和三十三孔桥,无不将伊朗久远的文明用同一种颜色呈现。我想,就让我迷失在这一片黄色中,穿越千年,看一出古老波斯永恒的戏码。                           蓝色之花:虔诚的穆斯林安放此心   如果说到伊朗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找那最美丽的清真寺。穿梭于每个城市,行走于每个村落,你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他们并没有特殊到需要单独为其划出一个区域,他们只是像一座座普通房子,在寻常大街旁,在普通住宅间,在平常巷子里,就像人们的简单生活,甚至不经意间你都会忽略它作为宗教寄托的存在。   和一些国家不同,伊朗的清真寺除了保存其宗教功能以外,更多了份美丽的艺术气息。在设拉子的粉红清真寺,当早晨的阳光投射到五彩玻璃上,一大片梦幻的色彩照映在清真寺内,坐在这里冥思,仿佛镜花水月,指尖烟云,世间千年,如这流光一瞬;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极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在这里,能够感受800年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亚兹德的聚礼清真寺拥有伊朗所有清真寺最高的两座48米高的宣礼塔,午夜灯光映照,与夜空的月亮遥相呼应,如梦如幻。另外,伊朗清真寺里那完美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蜂窝状的穹顶、雕花的石柱,无不彰显着建筑的魅力和精致。   伊朗的清真寺整体看上去是蓝色的,在这一抹抹代表天空的色彩里,安放着一颗颗虔诚的穆斯林之心。在伊朗,人口的90%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众,9%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其余则信仰犹太教、天主教、巴哈伊教和琐罗亚兹德教等。在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有着超乎一切的权力。   Alin是我在伊朗设拉子认识的一个穆斯林,他今年才19岁,还在读书,但宗教信仰似乎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生活,在几天的相处中,他会在规定时刻很抱歉地让我等他一会去祈祷室做祈祷,交流过程中他会告诉我他做的很多事情和不做的很多事情一切都是因为真主,比如说喝酒,比如说婚前有性行为,他说这些事会让真主不高兴。他说真主会给予他们希望,指引,思考和心愿,他一次次给我描述他心里的那个世界,那个充满着真善美的世界,而现实中,他也的确用他的友善践行着内心的那份真善美。   在设拉子的灯王之墓,这个伊朗最重要的什叶派宗教圣地之一,Alin带着我和当地的穆斯林一起做了一次祷告,我和众多穆斯林完成了由站到弯腰到跪地到磕头的一整套祈祷仪式流程,时间大概15分钟。每个人都像在进行一场再寻常不过的仪式一样,从容和安宁。整个过程中,由于我都在尝试观察身边穆斯林的状态,所以其实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心里真的在祈祷什么,但我能够深切地感知到,他们每个人的那份虔诚,也能够隐约地感受他们内心被真主阿拉指引的那份生活态度。   或许,他们在自己的信仰中获取生活准则,收获内心快乐。   正如我们有些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一样,或许他们也无法理解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个大千世界,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太少太少,世界和我们想像的太不一样。在他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每天必须完成的文件表格,没有那么多天天想着买房买车拼命赚钱的压力负担,没有那么多挤着地铁吃着早餐寻思如何度过这一天的漂流一族。在他们的世界,有的只是每天五次的祈祷,和傍晚带着妻儿走着到清真寺去做一做祷告然后到附近的广场乘凉聊天。他们用宗教指引自己的生活准则,引领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许在我们眼里,有着太多不可思议和不可理解,而对于他们,只需要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度过他们安静美好的一生:in the name of god!                              红色之花:伊朗人用笑脸彰显热情   在伊朗,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I loveIran!这绝对不是为了逗伊朗人开心,而是发自内心地爱着这里,我想,让我如此喜爱这个国家,除了它的历史和建筑以外,更主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他们的友善,他们的可爱,他们的开放,深深地感染着我,以至于当我决定要离开的时候,内心有些伤感,因为的确不舍这一张张温暖美好的笑脸。   行走在伊朗的大街小巷,会有数不清的陌生人冲你微笑,他们时不时会冲到你面前问你来自哪里,虽然他们大多来来回回只会“你好”、“你来自哪里”、“谢谢”这三句英语,但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对外国游客的友善问候。当你站在街上掏出手机查阅东西时,会有当地人走过来问你需要帮助吗,甚至他们不会英语也会去找一个会英语的当地人来给你帮助。行走在巴扎和市井小店,一不留神你就会被店主拉到店里去给你泡红茶喝,然后乐呵呵地告诉你店里all made in China.走着走着就被一堆人围住要求合影,让你瞬间找到大明星的感觉。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在你问路的时候,就被晕头转向地带到了他们家里,然后免费吃住地款待你。   我想,热情好客其实是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具有的品质,而在伊朗,却把这样的美好品质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在中国,或许我们很多人内心深处是愿意去问候和帮助外国朋友,而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表达,我们并不会那么张扬去表达我们的友善。而在伊朗,无论会不会英语,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总会有很多人冲你微笑向你问好,让你能够很快乐地行走于这个或许并不太自由的国度。   伊朗过后,我相信有些地方不是去看风景的,而是去看人的。或许这里的伊朗人俨然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在这道风景线里,于我,有着因为感冒把主卧让给我住而自己睡客厅的德黑兰沙发主,有着邀请了一群朋友在家晚餐聚会让我感知伊朗人简单快乐的拉什特美女学生,有着开着车带我奔到70公里开外的小村庄只为尝尝伊朗禁酒的设拉子疯狂青年,有着陪我逛遍城市景点又为我续签奔波的伊斯法罕26岁同龄青年,有着不停和我交流中国食物又不厌其烦为我讲解景点的亚兹德旅舍老板。这一路,遇到过太多太多伊朗人,他们或许为我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散发出伊朗人身上那种简单、真挚、友好的气息。   有些地方,只有你亲自去了,才会知道是不是你心中的模样。是伊朗人,彻底改变了很多外国人对伊朗的认识,他们不是那个些许压抑的宗教主义国家,他们不是那个美国鼓吹的邪恶轴心国,他们更不是那个制裁后萧条落后的中东大国,他们,只是一群友好可爱并热爱生活渴望自由的人们。如红色之花,绽放着激情,焕发出温暖。                     黑色之花:政教合一压抑着自由   或许,我以前认知到的只是新闻里伊朗政府眼里的伊朗,而并非真实伊朗人民生活的伊朗。感知到当地人对政府的那些不满意,其实我觉得这才是一个进步的伊朗。因为他们懂得不再屈服权威,不再死认传统,不再捆绑宗教,而更愿意去思索,去改变,去突破。   玫瑰是美丽的,但是却会刺人。美酒是诱人的,但是却会醉人。所以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它的存在一定匹配着另一些不好的事物一起,或许,这才算个圆满的世界。   伊朗亦然,古老的文化,虔诚的信仰,友善的人民,却终究被包裹在一层厚厚的略显狰狞的皮囊里,让那一切的美好显得不那么现实又更加难能可贵。   1979年末,伊朗爆发大名鼎鼎的伊斯兰革命。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在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政权。以伊斯兰戒律为准则,不允许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报纸电台音乐电视等在境内传播,妇女需要包裹头部,男人室外必须穿长裤,男女不得接触,禁止酒精饮品,公共场所不准跳舞等,霍梅尼极力地将伊朗去世俗化,最终打造出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伊朗曾经现代,先进,富有,开放,革命前是西亚第一强国,但在霍梅尼当政后,无论从生活层面上和经济层面上都出现了倒退,加之后来发生的两伊战争以及西方国家对其的经济制裁,使得民众开始思考当初支持的伊斯兰革命是否正确选择,而现在的伊朗年轻人,则对革命与政府表露出厌恶的态度。   在伊朗停留的时日,越发深刻地体会到政府以宗教之名强加给民众的种种束缚带来的压抑。然后,无论政府出于什么目的打着宗教旗号大行其“道”,伊朗人却会用他们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和挣扎。曾经室外的派对被伊朗人改成了家庭party,摘掉头巾,穿上短裤,举起酒杯,跟着音乐在家里狂欢;无法室外跳舞伊朗人就在汽车里放着激情的音乐在车中手舞足蹈;不能饮酒就在家里或则开上一个小时车到偏僻的村落里畅饮;网络管制却带来了几乎每个家庭都用vpn来翻墙玩转facebook;同性恋犯法却带来了同性交友软件在伊朗的盛行;禁止女士公开唱歌却迎来了一批波斯女郎出走美国成为不在伊朗的伊朗明星。   或许可以说他们在违法,或许可以说他们在亵渎宗教,而当你真正走进他们,你会想起中国那句古老的宣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会明白,他们只是在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努力。   看着他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宗教信仰并不是做教条主义的奴隶,而是去尊重和信奉宗教的精神和灵魂。它无关喝酒,无关妇女包头巾,无关男女交往,只关乎于人是否拥有更高的自由和尊严。在一些被强迫成为穆斯林的伊朗人眼里,他们是一群失去自由的穆斯林病患者。   你可以摧毁花朵,但你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或许,这只黑色之花,终有一天要被春天改变本质的颜色。                  绿色之花:自由尚存,希望永在,   有些地方,只有你亲自去了,才会知道是不是你心中的模样。   关于伊朗,缘起那部享誉世界的电影《小鞋子》,好奇于“制裁”、“宗教”、“邪恶轴心国”这些沉重的字眼,着迷于古老波斯的神奇的文化,终得掀开面纱一睹它的面容。才发现,它不再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模样。此刻的伊朗,更加真实,更加亲切,更加美好。   从最开始第一眼见到这个国家,到最后不舍的离开,看过他们的历史,感受过他们的宗教,参与过他们的故事,痛骂过他们的束缚,然后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度。一路上在伊朗的时光大多是欢乐的甚至疯癫的。这里的风景,这里的历史,这里的故事,这里的一切,让我每天都充满着新鲜。这个路口才收拾好心情,下个路口又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或许,这就旅行最大的乐趣。   记得在伊朗设拉子和一个英语老师在广场草坪聊天时,他告诉我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改变,他们现在缺失太多自由,他被政府划成穆斯林,但他却并不信仰伊斯兰,而他却仍旧想拥有自己简单的幸福和更好的国家。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感动,黑夜里我似乎看到人性之光的那份简单在闪烁。   是啊,有无宗教信仰也好,国家贫穷抑或富裕,活着的人们需要的只是简单的幸福和自由。这关乎人的尊严,关乎人的自由。   我告诉那个老师:我今天能够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这里,坐在你的面前和你这样自由的聊天,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改变。至少还有希望。   这朵伊朗年历1937年的希望之花,早已种在伊朗人心中。愿他们自由地开放,开在满山遍野,开在每个人心中,最终开出一片春天。                  献给这个让我喜爱的国家。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