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去哪儿】【四海翁的旅游足迹-30】在欧洲过圣诞 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不仅是因为西欧、东欧、北欧我已经涉足,主要是钟情于这两个国家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2013年末,我们获得了“途牛7周年4人最高立减7777元【西葡11日游】”的机会,并且于2013年12月20日至12月31成行。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体验西方的圣诞节。改革开放以后,圣诞节的氛围在国内日益浓厚。但外国人是怎样过圣诞节,这次南欧之行,才真正有所体会。 书归正传,还是让我按照时间顺序开始这次欧洲之旅吧。 12月20日,星期五,天气晴。
我们在北京首都机场搭乘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途经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转机前往巴塞罗那。照片摄于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据说,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是我们这个价位降下来的原因之一。说实在的,我倒并没有觉得俄航有什么不好,有人担心他的安全,有人嫌“红眼航班”多了一点,但最后给我们追加了莫斯科的一日游,还真是出乎意料的。照片摄于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机上。 12月21日,星期六,天气晴。
当地时间上午11时许,我们乘坐的UN337航班飞抵西班牙巴塞罗那上空。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上,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东临地中海。总面积505925平方公里,如果包括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和土耳其,西班牙在欧洲排名第五,如果不包括,排名第三。
西班牙国土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比较大。这是因为,从前西班牙有大片的殖民地,南美洲基本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在世界格局中是很有地位的,西班牙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仅次于英语。在目前看来,西班牙虽然经济发展的不怎么样,但是深厚的文化背景让她的魅力不减。西班牙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西班牙足球的发展也使得其关注度颇高,再加上美丽的山光水色和热情似火的人民,西班牙的旅游业仍然是是一如既往的红火。
巴塞罗那机场大厅,敞亮、气派,漂亮,很现代,人却不多。与我们同时走出机场的中国旅游团只有一个来自山东的6人小团。此后,在整个西班牙期间,与我们经常碰面的也只有这个小团。看来,一来目前是旅游淡季;二来,国人目前去南欧的还不太多。
21日下午,我们在巴塞罗那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国家宫、1992年奥运会主体育场、蒙杰伊克山、西班牙广场、哥伦布广场、兰步拉步行街、巴塞罗那港湾、西甲球队巴塞罗那的主场——诺坎普球场等景点,晚上还参观了高迪的两个建筑,并品尝了著名的西班牙海鲜饭。图为巴塞罗那港湾。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同时还是巴塞罗那省的省会,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我感觉,巴塞罗那和之前到过的欧洲很多城市不太一样。巴塞罗那给人的第一视觉有点古老和沧桑,然而,当深入其中,你立刻会发现,她在保留了绝大部分特色文化的同时,也注入了崭新地元素。据说西班牙的经济在当今的欧洲排名倒数第三,然而这里的人骨子里的高傲没有磨灭,他们心中依然保留着当年祖先驾驶无敌舰队,雄霸世界的优越感。巴塞罗那除了具有西方自由惬意的生活、良好的自然环境、友善的人际关系以外,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这是很多欧洲城市不具备的。图为蒙杰伊克山鸟瞰巴塞罗那。
1992年的,被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评价为“史上最杰出的一届奥运会”。图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纪念广场。
国家宫又叫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当地最大的博物馆,原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兴建的展览馆,位于蒙杰伊克山上,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的终点。
巴塞罗那哥伦布纪念碑。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1888年万国博览会期间,哥伦布纪念碑正式落成。这座巍峨的圆柱形纪念碑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建成,塔身高达60米,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圆柱顶端的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杰伊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铁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呈现出哥伦布凝神远望、右臂指向前方海洋的姿态。
西班牙广场是巴塞罗那一个重要的广场,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修建。它巴塞罗那最大的广场之一,是几条干道的交汇处。广场上有两座威尼斯塔,它们身后是博览会,再继续延伸,坐落在小山顶上的就是国家宫。五月至十月夜间有音乐喷泉演出。
西甲球队巴塞罗那的主场,是整个欧洲大陆最大的足球场,原来能容纳观众 98000人,在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时,体育场的座位增加到了120000个,它也是世界第二大体育场,仅次于具有传奇色彩的巴西马拉卡纳球场。目前,现代化的通用设备使它成为全欧洲最好的足球场地,欧足联承认了诺坎普的无以伦比的华丽并授予它“五星级球场称号。
旧港是巴塞罗那港的一部分。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的一项市区重建工程。在此之前,这是一片破败的地区,布满空仓库,铁路堆场和工厂。现在,旧港是巴塞罗那城市和旅游的一个热点,有两个游艇俱乐部的基地,每年有1600万人参观。
巴塞罗那有一条最为著名的街道,就是兰布拉大道,这是一条蜿蜒逶迤的步行街。因为巴塞罗那最有名的鲜花市场在这条街上,所以也叫做“花街”。这条步行街北起加泰罗尼亚广场,南至港口附近的哥伦布纪念碑,共有1800多米长。
在世界各地,我见过很多有特色的步行街。每一条步行街都有很多流浪艺人。在欧洲,流浪是艺人们一种很常见生活方式。而巴塞罗那则把这个概念推到了极致。巴塞罗那的兰布拉步行街,被很多人称为“流浪者大街”。不同肤色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人云集此地,比拼和演绎所谓的“街头艺术”。
行为艺术家的演出主要集中在晚上,下午已经有少数人捷足先登。在欧洲,流浪是艺人们一种很常见生活方式。一只大箱子,装满了所有家当,不仅如此,这只箱子还是他们演出的舞台,或是包含在演出中的一件道具。
已经成为商业区的街道两旁,工艺品店、书报亭、花店、食品亭、餐馆鳞次栉比.把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图为商店橱窗里的圣诞老人。
与流浪艺人不同,这些艺人有自己的摊位
这是兰布拉步行街旁的肉食品店,西班牙火腿世界闻名。
照片摄于兰布拉步行街
巴特罗之家是一座公寓楼,位于著名的“不和谐街区”,高迪于1905-1907年对原建筑进行了彻底的翻修,使之充满魔幻色彩。2004年被授予欧洲文化遗产奖,200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米拉之家是高迪在1906为商人米拉建造的住宅。它位于一个街角处,面向街心的三个墙面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风格独特的弧形面。借助海上破浪给予的灵感,高迪使得流线型的石块墙面呈波浪状,上面镶嵌着铸铁的阳台栏杆。外墙的每一个波浪得弧度都不相同。仔细观看,那些贴着彩色瓷片的墙壁、那些雕刻复杂的窗棂、那些极具创意的铁艺,无不展现高迪对“自然界没有直线”的非凡理解和表现,令人赞叹。
地中海岸边的奥林匹克港是专为奥运会修建的水上运动比赛场地,现在成了巴塞罗那的水上运动基地和人们的休闲场所。奥林匹克港岸边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馆以及音乐酒吧、咖啡馆鳞次栉比,游人熙熙攘攘。
我们的晚餐,在奥林匹克新港旁边,MarinaBay餐厅,品尝当地著名美食——西班牙海鲜饭!
当天晚上,我们下榻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维尔迪大酒店,这是酒店大堂里的圣诞老人。 12月22日,星期日,天气晴。
在加泰罗尼亚维尔迪大酒店吃过早餐之后,我们首先去参观古埃尔公园。有人说,巴塞罗那是属于高迪的城市,没有哪座城市会像巴塞罗那,因一个人而变得熠熠生辉。他的17项作品成为西班牙国宝,8项成为“世遗”。的确,很多人来巴塞罗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欣赏高迪的建筑艺术。古埃尔公园是巴塞罗那最耀眼的景点之一,也是高迪众多作品中关于园林设计的典范之作。这里的人工景观看上去比自然景观还要自然。色彩及线条的运用也发挥到了极致。照片摄于古埃尔公园。
从公园的平台可以看到城市全貌,这个平台由弯曲的彩色瓷砖长凳环绕,支撑这一平台的是有88根巨大的石柱。这是高迪在1900年受邀开为富人建造的花园别墅区,虽然在1914年被放弃,但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在这段期间内创造出的童话故事一般的美丽风景。照片摄于古埃尔公园。
在公园的入口处有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一个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而造型生动。照片摄于古埃尔公园。
公园的平台上,是著名的圆形大广场,这里有堪称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照片摄于古埃尔公园。
尽管过去曾经看过不少有关高迪建筑的文章和
图片,但真正站在建筑了一百年还没有完工的圣家族大教堂面前,我的震撼和感慨还是那么强烈: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安东尼奥·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圣家族教堂、古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等。高迪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不但能结合传统与当代的各种建筑风格,还同时保有原创力,在技术上做大胆的突破,并运用精彩、独特而且深富创意的装饰,让每一件作品从建材、型式、到门、角、窗、墙等任何一处细部,都独一无二,也因此高迪的建筑风格很难被归类,也难怪他能得到“建筑史上的但丁”的雅号。而让高迪拥有源源不绝的创意及不停超越自己的动力,则是“大自然”。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美丽的造形。” 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终生未娶,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圣家族教堂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贡献在那里,1925年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族教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被一辆电车撞倒,当时他衣衫破旧,路人以为是流浪汉,把他送到医院,三天后去世了,大家才发现流浪汉竟是高迪。巴塞罗那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从圣十字医院一直缓缓的延伸到了圣家族教堂,并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神圣家族教堂地下。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现在的圣家族大教堂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堂,它已经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高迪将他毕生的才华与灵感完全倾注入这座伟大的建筑,并且用他独特的理念重新诠释和开创了一个新的建筑时代!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圣家族教堂位于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预计在2050年方可告竣。“耶稣诞生”这是高迪生前亲自完成的唯一的一个立面,高迪将它安排在教堂东方,自有其喻义;每早由东方升起的太阳照耀著“诞生立面”,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奇迹不管熟不熟悉圣经故事,门上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繁复的细节,都会教人啧啧惊叹。据说高迪为了要求雕像的姿势、律动都和真人一模一样,还拿人骨做研究;雕像的脸孔也不是凭空想像,而是专门找来模特儿去雕制。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教堂所有的窗子都沿用了传统哥特式建筑的花窗玻璃,这些窗子既高又大,几乎承担起了墙体的功能。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最为让人惊奇还要算是高迪为教堂设计的屋顶,你可以在高迪设计的圣家堂的屋顶上找到所有的几何元素,它们看似杂乱无章,但却又非常有序的对称排列在教堂中轴线的两侧,抬头望上去,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万花筒的世界……谁也说不准这已经持续修建了100多年的圣家族大教堂究竟还得建多少年,也许这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在巴塞罗那吃过中午饭,我们乘车前往萨拉戈萨,路程有311公里。萨拉戈萨是西班牙东北部一座历史名城,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曾举办了2008年以水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它处在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中间,虽不及巴塞罗那亮丽和马德里繁华,却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我们的旅游车还没到萨拉戈萨,远远地就看见萨拉戈萨的标志性建筑——皮拉尔圣母大教堂的尖塔直插云天。车经过埃布罗河古罗马时期建造的石桥时,我透过车窗抓拍到圣母大教堂比较完整的外景。
我们的旅游车就停在埃布罗河畔的皮拉尔圣母大教堂旁边,此时已是华灯初上。现在的皮拉尔大教堂重建于17世纪。教堂正面为新古典建筑风格,中间有11个圆顶,两侧各有两座高塔。教堂内部装饰精美,穹顶上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出生于萨拉戈萨的戈雅绘制的壁画。因为教堂内不能拍照,所以没留照片。教堂中所供奉的“皮拉尔圣母”,不仅是萨拉戈萨,也是所有讲西班牙语国家的守护神。图为皮拉尔圣母大教堂外景。
按照原来的行程,接下来我们应该参观皮拉尔广场上的大喷泉。导游告诉我们,临近圣诞节,大喷泉现在已经被临时改建为儿童滑雪场,整个广场现在也全部布置成与节日有关的游乐设施和商业摊亭。照片摄于皮拉尔广场。
确实,整个皮拉尔广场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也许是再有两天就到平安夜了,也许当天又是周日,萨拉戈萨的家长们,携儿带女,把偌大的皮拉尔广场挤的水泄不通。孩子们有的滑雪,有的乘坐旋转木马,有的骑骆驼,有的骑毛驴……当然全部是免费的。还有的孩子在圣诞树下挑选心爱的圣诞礼物,有的孩子则直接把父母领到了售货亭前……萨拉戈萨的孩子们,真让人羡慕!照片摄于皮拉尔广场。
这些孩子在骑骆驼
这些孩子在骑毛驴
这些孩子在乘坐旋转木马
这些孩子在圣诞树下挑选心爱的圣诞礼物
售货员都穿上节日服装
在广场附近步行街的一家中餐馆,我们吃了晚饭。中餐馆的门前也装饰了圣诞老人。 12月23日,星期一,天气晴。
在萨拉戈萨的酒店吃过早饭,我们驱车前往马德里,行程约330公里。沿途的风光不错,令人愉悦。一簇簇灰绿色的橄榄树,一片片成熟的柑橘林,一行行落了叶的葡萄藤,还有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和公牛塑像,不时从窗前闪过。我在整个行程中,每天都欣赏着沿途的风景,随时按着快门,扑捉不断变换的景色。照片摄于途中。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著名历史古城,也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这里自然风光绚丽,阳光灿烂,每年晴天时间在欧洲各大城市中排居首位。西班牙享有“旅游王国”美称,而马德里每年接待境外游客超过400万人次,被称为“旅游王国的中心”。来到马德里,导游马上带我们去品尝西班牙烤乳猪大餐。乳猪烤的不错,4个人一大盘,再加上其他的配菜,根本吃不了,而且还有免费的红酒。图为西班牙烤乳猪。
我们在马德里品尝西班牙特色烤乳猪的这家餐厅,据说是马德里最老的餐厅之一,餐厅的门面不大,但从楼梯走下去,里面却不小。整个餐厅像个地下的古堡,到处都古色古香的,感觉很有氛围,环境不错,很多人到这里来吃饭。服务员正在给我们上菜。
吃饱喝足,我们开始马德里的游览。按照事先的预约,我们首先参观西班牙皇宫。西班牙皇宫是欧洲第三大皇宫,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维也纳皇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现在的马德里王宫,是在1734年圣诞节被烧毁的巴奔堡皇家宫殿基础上,由菲里普五世于1736年动工、1764年建成的。遗憾的是皇宫内不让拍照,图为西班牙皇宫外景。
马德里王宫南边是阿尔穆德纳大教堂,它始建于1879年,但直到20世纪末才建成。目前是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马约尔”在西班牙语中是“高等”的意思,连上“广场”就应该是“高等级的广场”,说明这个广场在这座城市中的众多广场中的地位是很高贵和重要的,几乎所有西班牙城市的中心广场都叫做马约尔广场。马德里的这个马约尔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广场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形成现在的样子。以前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甚至还有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今天,这里成了马德里人欢庆圣诞的场所。
马约尔广场上的圣诞老人
马约尔广场上的圣诞雪橇
马约尔广场上的旋转木马
马德里的太阳门广场有一个马德里的市标。马德里的市标是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子和妈妈被熊追,孩子急中上树,并大叫“妈妈快跑”,就是西班牙语“马德里”的意思。为此,人们在广场上建立了“熊抱树”的雕塑,并成为马德里的市标。
为庆祝圣诞节,太阳门广场上还矗立了一棵高大的金属圣诞树。
在马德里的步行街,孩子们今天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圣诞礼物。
在马德里的步行街,家长会和孩子们一样,带上圣诞节的彩色帽子。
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呈长方形,四周高楼林立,园内梧桐挺拔。广场中心是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诃德骑着马和仆人桑丘的塑像。纪念碑的另一侧是有“西班牙国母”之称的伊莎贝拉女王,是她于1492年统一了西班牙,建立无敌舰队,并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使西班牙一时间称霸世界。
马德里的东方广场位于马德里皇宫的东边。说到这个广场,还有一段历史:19世纪初,法国皇帝的弟弟何塞·波拿巴当上了西班牙的皇帝,他不受西班牙人的欢迎。因为害怕人民造反,他所以拆除了皇宫旁拥挤的民居,将它改建成广场和公路,这才有了现在的东方广场。东方广场中心有菲利佩四世铜像和围着铜像的喷泉。今天,为欢度圣诞节,东方广场是建起溜冰场等游乐设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这是东方广场上的溜冰场。
孩子们可以和东方广场上的皇家骑警合影
来到皇家马德里队的伯纳乌球场,天已经黑了。因为提前没有预约,我们只是看了外观,并到其纪念品商场购买纪念品。
在伯纳乌球场附近的一个花店,很多马德里市民在购买圣诞节的鲜花。 12月24日,星期二,天气阴,有阵雨。
在马德里的酒店吃过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托莱多古城。在西班牙中部的安达卢西亚省及周边地区,有许多被划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托莱多古城是其中最著名的。古城位于马德里西南70多公里处,是1562年前西班牙的首都,也是现在的西班牙宗教中心。托莱多古城地势险峻,建筑在山崖上的城区被泰加斯河三面环绕。照片摄于托莱多古城。
漫步在安静古老的托莱多,沿着古城弯弯幽幽的小巷,满眼尽是灰黄色的或古罗马式或歌特式或伊斯兰式的教堂宫殿,不免让人有时光倒流的错觉。要不是远处偶尔打着雨伞经过的路人,真的会怀疑自己是否置身几百年前的中世纪。照片摄于托莱多古城。
托莱多古城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教堂,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它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托莱多变迁的最佳历史见证。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是14世纪时建造的。大教堂里面不仅富丽堂皇,而且还有很多其他教堂难得一见的珍贵纪念品,其中包括国王阅读的金箔圣经和红衣大主教佩戴的镶红宝石的十字架。照片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图为国王阅读的金箔圣经
图为红衣大主教佩戴的镶红宝石的十字架。
托莱多大教堂前面的广场,圣诞节期间,已经变成儿童溜冰场。
这个孩子趴在在商店的橱窗,为自己寻找圣诞节的礼物。
托莱多市政厅位于托莱多古城中心的市政厅广场,是建于17世纪的古建筑。
阿尔卡萨尔城堡位于托莱多的最高处这座城堡13世纪曾是防御工事,后改建为查理五世的行宫城堡并在西班牙内战时被毁,现在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是重建的.
托莱多的圣马丁桥也非常漂亮。它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是当年城里人进出的主要通道。桥下是喘急的泰加斯河,桥对面山坡上是圣胡安皇家修道院。
当天中午,我们在托莱多的一家香港餐馆,吃了此行最丰盛的一顿中餐。4个人一桌(平常是8个人),五菜一汤:有姜葱炒飞蟹、红烧排骨、椒盐鸡腿、木耳炒肉、炒青菜和蛋花豆腐汤。大家说这是香港老板提前送给我们的圣诞大餐。
这是托莱多香港餐馆的外景
当天晚上,我们入住科尔多瓦欧洲之星阿德尔法斯酒店,酒店充满了圣诞节气氛。图为酒店大堂。 2月25日,星期三,全天有雨。
清早起来,科尔多瓦就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早饭前,打着雨伞在酒店附近的小镇转了转。这是酒店门前的圣诞树。
在西班牙旅游,到处都可以看到结满橘子的橘子树。尝了一个,又苦又涩,基本不能吃。看来这些树,只是景观树。这是酒店院子里的橘子树。
吃过早饭,动身去科尔多瓦古城区的大清真寺,这也是我们在这里主要的参观点。科尔多瓦,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前罗马时代),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一座城市,也是科尔多瓦省的首府。由于曾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不同民族留下的众多遗迹,科尔多瓦是一个拥有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的城市,并成为在西班牙历史上占据特殊位置的城市。照片摄于科尔多瓦古城区。
10世纪时,由于获得哈里发王国首都的地位,科尔多瓦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作为西方人口最繁盛的城市,科尔多瓦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强盛的首都,鼎盛时期清真寺多达300所。11世纪,哈里发王国政治上分裂为两派。1236年,西班牙的费迪南三世赶走了摩尔人,并且因加盟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致使科尔多瓦陷入长期衰落。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尔多瓦历史地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照片摄于科尔多瓦古城区。
到达古城区,我们首先来到了著名的罗马桥。罗马桥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长238米。罗马桥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在摩尔时代扩建为现在的规模。大桥以巨石建造,有17孔桥洞,桥面平直,桥身两侧有半圆形平台,可以供步行的游客凭栏观赏两岸美景。罗马桥至今仍在使用,步行和乘车都可以。照片摄于罗马桥。
罗马桥的北端是大清真寺以及古老的城区,南端连着安达卢斯博物馆。桥的一端矗立着高大的桥头堡,见证了旁边大清真寺的变迁和周围古城2000年的兴衰。照片摄于罗马桥。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曾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它也代表着科尔多瓦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地位。13世纪后改作科尔多瓦大教堂,现在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宏伟的建筑,分为前半部的橘子中庭和后半部的清真寺主体建筑,在大门边还有高达93米的钟楼。照片摄于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经过花木繁茂的中庭进入大厅,多达850座马蹄形拱门层层叠叠在眼前展开,营造出空旷深邃的空间感。拱顶鲜艳的红白二色线条,充满阿拉伯风情。行走在石头森林般的几百根柱子间,仰望不同的宗教在1800多年间不断修建形成的完全不一样的天棚、墙面和装饰,仿佛置身于历史的万花筒中,让人兴奋不已。照片摄于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科尔多瓦的古城区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是古老的文化元素,它保留了阿拉伯古城的记忆,至今依旧是蜿蜒小巷绕城的景观,别有一番意味。冒着时断时续的冬雨,我们漫步在寂静的小路上。藏在犹太人区的百花巷,两侧白色的墙壁上一年四季装点着盛开的鲜花。这里的很多住宅庭院都在庭院节中获过奖,每年5月的庭院节期间都会打开大门供人观赏品评。在旧犹太人区,随处可见这样优美的小巷。照片摄于百花巷。
按照原定的行程,我们应该是25日下午参观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宫。因为圣诞节放假,阿罕布拉宫只好拖到26日上午了。圣诞节下午,我们冒雨从科尔多瓦赶到格拉纳达。照片摄于格拉纳达下榻酒店平台。 12月26日,星期四,天气阴,有时晴。
早上起来,天还是阴沉沉的,好在到达阿尔汗布拉宫时,天开始放晴了。格拉纳达,一个在西班牙也许并不出名的城市,却在阿拉伯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阿拉伯王室在15世纪末退出欧洲大陆前最后的栖息地。格拉纳达目前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图为阿罕布拉宫鸟瞰格拉纳达。
到格拉纳达旅游的人,基本上是奔着阿尔汗布拉宫去的。阿尔汗布拉宫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阿尔汗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它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代表了西班牙摩尔艺术的顶峰。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12年拿破仑入侵时,部分建筑被毁。1821年因地震又遭破坏。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世界上没有比生在格拉纳达却是个瞎子更悲惨的事情了",这句刻在阿罕布拉宫墙上的名言昭示了阿尔汗布拉宫天下无双的美丽。照片摄于阿尔罕布拉宫。
被誉为世上最美丽的阿尔汉布拉宫,分为皇宫、卡洛斯五世宫、城堡和夏宫四部分。皇宫建造得美轮美奂,大殿里布满了美丽细致的阿拉伯雕塑。夏宫有阿拉伯式花园,林木青翠,喷泉点缀其中。阿罕布拉宫以其无与伦比的神秘而壮观的气质,不仅成为伊斯兰艺术开放在西班牙最璀璨的花朵,更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1984年它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照片摄于阿尔罕布拉宫。
现存的阿尔罕布拉宫中,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摩尔人的穆斯林风格,但在西班牙人在收复格拉纳达之后,卡洛斯五世在这巨大的城堡中修建和改建了几座属于基督教的建筑,最有名的就是由卡洛斯五世宫。图为卡洛斯五世宫外景。
宫墙是用巨大的石块精雕堆砌起来的,一个个巨大的青铜挂在环嵌在墙壁上的鹰首或是狮首下,图为青铜环上的人面造型。
卡洛斯五世宫外方内圆,分两层结构,托斯卡纳风格的柱廊环绕宫中的小广场。据说现在的西班牙斗牛场的建筑风格就源自于卡洛斯五世宫的设计蓝本。
这是被称作“阿拉伯建筑的模范”的桃金娘中庭,碧绿的池水倒映着两侧的柱廊和科玛莱斯塔。
阿本塞拉赫人厅的钟乳石状雕刻的屋顶,是一个谜,谁都不知道当时的摩尔人是如何完成如此复杂而精致的工程的。
格拉纳达还被称为“石榴城”,图为阿罕布拉宫花园中成熟的石榴。
补上了因为圣诞节休假、头一天没有参观的阿罕布拉宫之后,我们按原计划从格拉纳达赶往山城龙达。龙达,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腹地,是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的一座小城。让龙达出名的有两点:一是海明威评价它是最适合私奔的地方,,因为到处都是浪漫的美景;二是它是西班牙站立式斗牛的发源地,这里有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这里诞生了罗梅罗家族的三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斗牛士——佛朗西斯科、胡安、佩德罗。图为龙达街上的圣诞节彩灯。
在龙达的中餐馆吃过午饭以后,我们步行走过新城街区,来到新城和老城交界的埃尔塔霍峡谷边游览。1793年,深达近百米的埃尔塔霍峡谷,建起了一座近百米高的努埃波桥。努埃波桥将新城和老城联接起来。其老城伫立在万丈悬崖之上,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感觉。但是,行走在老城中,又感觉小城是如此的宁静和质朴。而那些建立在悬崖上的白色小屋,就像是一朵朵漂浮在蓝天中的白云。
在龙达,我们还参观了斗牛场。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现在除了盛大节日,已经很少举行斗牛表演了。
龙达之行,震撼到了我的心灵。由衷的佩服龙达的建筑师,能在悬崖上建这样一座充满震撼力的天空之城。站在龙达新桥上,看着那壮观的峡谷和悬崖上的白色小屋,以及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我好想再来一次龙达。那时,我一定要在这个美丽的小城中住上一晚,看看夜幕中的努埃波桥,看看晨光中的埃尔塔霍峡谷,看看悬崖上的龙达老城……
这就是连接新城与旧城的努埃波桥。据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描述,西班牙内战时,战败的一方不论生死,都会被从桥上扔到悬崖底下去。
城外是一马平川,这样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怪不得在过去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了。
来观光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悠闲地流连在美丽的小城中。
离开龙达,我们驱车前往西班牙之旅的最后一个城市——塞维利亚。这里是当年哥伦布扬帆出海发现新大陆的起点,是拜伦的《唐璜》,梅里美的《卡门》故事的发生地,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创作的源泉……当然,还有最好看的弗拉明戈舞蹈。唯一的遗憾是我们今天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图为塞维利亚居民窗前的圣诞节彩旗。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汽车进入塞维利亚时,街道两旁的建筑颜色明显与格拉纳达等城市不同,白色和蓝色、黄色混搭,说明阿拉伯和天主教风格已经在这里融合。我们旅游车停在塞维利亚阿雷纳尔大道旁的“皇家骑士俱乐部斗牛场”附近。据说这个黄白相间的“皇家骑士俱乐部斗牛场”,用了120年才建成,,可容纳12500名观众,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斗牛场之一。著名的“卡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入内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只能拍外景。
参观黄金塔也是如此,只能远观,没有时间入内。黄金塔原是1220年摩尔人建的城墙塔楼,傲立于瓜达尔基维尔河边。它的准确名称应该是“藏金塔”。因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帝国把从海外大量掠夺的黄金、白银和珠宝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又因为塞维利亚是当时的第一大港,海外回来的船只都先在此停靠,这座塔就成为暂时存放金银珠宝的仓库。不过到了18世纪,人们将其作为航海博物馆。
从斗牛场我们步行去塞维利亚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1401年的西班牙第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据说哥伦布的陵墓就在这个大教堂里。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三大基督教教堂(排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之后),也是最大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因为错过了它的开放时间,我们只进了属于大教堂的一个小教堂,并在外围观赏了大教堂。大教堂融合了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虽然黝黑而沧桑,但是华贵、雄伟、非凡的气质不减。
导游给了我们半个小时时间,在大教堂附近转转。我已几乎是小跑的速度,绕着大教堂附近的街巷转了一圈,抓拍了一些照片。塞维利亚的街道繁华,建筑个性鲜明,城市里洋溢着一种热情,街头有各种表演,欢快悦耳的风琴和吉他声不时传入耳中。在大教堂附近热闹的街巷里,阳伞下的街头餐厅、挂满果实的橘子树、街边挂着圣婴的窗口、扛着孩子走路的父亲、载着游人的马车、卖烤栗子的小贩……一个个画面被定格在我相机中。
环游的马车来了,它清脆的马蹄声就像是费拉门戈舞者手中响板打响的节奏,动感、清透
广场上休息的游人和鸽子
弹吉他的流浪艺人
接着,导游带我们去西班牙广场。从踏进西班牙的第一天起,各个城市的美景就令我惊喜不断:如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萨拉戈萨的皮拉尔广场、马德里的皇宫、托莱多的古城、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宫、龙达悬崖上的老城……然而到了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我的惊喜达到顶峰。这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激动,会窒息,会忙不迭地拍照!
1929年,当时世界上最盛大的博览会在塞维利亚举办,而这座西班牙广场就是这届博览会的主会场。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由建筑师阿尼巴尔设计,由一栋呈半弧形的红砖建筑环绕,建筑外部镶嵌满各种美丽的瓷砖;在建筑物和中央圆形大广场间,有个半月形小运河,上有四座以瓷砖砌成的拱桥;在半圆形的拱门扶手下方,以58幅镶嵌彩瓷壁画描述西班牙各城市万种风情,既古典又浪漫。
塞维利亚作为弗拉明戈舞的发源地,其弗拉明戈舞的演出自然是世界一流的。当大幕拉开,伴随着一段行云流水的吉他曲,一场令人心动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向我们展现。歌者的嗓音沙哑近似呐喊,吉他旋律如泣如诉,舞者的眼神果断坚毅,但柔软的是从手腕到指尖的动作,始终如花般绽放旋转。岁月已在舞者的脸上刻下了沧桑,她们的身材也不再窈窕纤细,然而他们的每一个踢踏舞步、每一个旋转都充满力量,令舞台跳动,令人心震撼。这种极具民族特点、充满激情和热烈的演出确实难得一见。 12月27日,星期五,天气晴,有时多云。
在塞维利亚的酒店吃过早餐之后,我们驱车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塞维利亚距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460多公里,大约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实际上从塞维利亚向西走90多公里,我们就进入了葡萄牙境内,入境时好像经过一座桥。葡萄牙沿途的风景与塞维利亚一带完全一样,连农作物都一样,据说都是西班牙的农场主在打理。只是这里的农庄不那么集中,一片片白色的小房子散落在绿色的山坡和原野上。照片摄于途中。
葡萄牙,全名葡萄牙共和国,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部的一个国家,濒临大西洋。 有人说葡萄牙是个比较“悲情”的国家。对葡萄牙来说,曾经的海上霸主、曾经广袤的殖民地,早已不复存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都归属西班牙,只有西南角那么一点,属于她。如今的葡萄牙,总是被西班牙的‘光辉’所掩盖,至少从中国人旅游的角度来说是这样。一般10天的西班牙、葡萄牙旅游行程,属于葡萄牙的时间只有不到两天。照片摄于葡萄牙海岸。
我们在葡萄牙的两天时间,主要游览了:4月25日大桥、罗西奥广场、商业广场、贝伦蛋挞店、圣胡斯塔升降机、贝伦塔、贝伦文化中心、航海纪念碑、大耶稣像、卡尔莫修道院、罗卡角、卡斯卡伊斯等景点。短短两天的葡萄牙之旅,却留给我美好的印象。这是拉着我们游遍西班牙、葡萄牙的司机。
到葡萄牙旅游,肯定要去里斯本。里斯本是南欧著名的世界都市之一,如今是葡萄牙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里斯本港是葡萄牙最大的海港。里斯本是个工业发达的城市,里斯本区是葡萄牙乃至欧洲最富庶的地区,这地区的人均GDP远高于欧盟平均人均GDP的水平。里斯本西部大西洋沿岸有美丽的海滨浴场,因为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光,里斯本成为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照片摄于里斯本海边。
初识里斯本,我就深深地爱上她。里斯本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位于大西洋岸边的贝伦塔,建于16世纪初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葡萄牙古老建筑和著名的地标。涨潮时,似浮在水面上,景色动人,是里斯本最上游客镜头的一个风景点。
塔前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结合了哥德式及文艺复兴建筑特色,明亮色调和精细雕刻,廊柱屋檐精美绝伦,并拥有前所未见的宽阔和壮观,整条街道的长度就是这座修道院的长度。院内有全国知名人士的墓地,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和著名诗人卡摩安兹就长眠于此。
附近的航海纪念碑造型优美,宏伟壮观,远看好像航行在碧波万顷中的巨型帆船。碑上的浮雕,再现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周游世界、搏击风浪的英雄壮举。广场的水泥地上,能工巧匠们制作的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清晰地标出了葡萄牙航海家远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点和航线,使游人对葡萄牙航海史一目了然。
离贝伦塔不远还有葡萄牙海军纪念碑。三面环绕的围墙上刻着葡萄牙历史上战争中阵亡的海军将士名字。纪念碑下有水兵站岗。葡萄牙作为开创航海大发现时代的全世界最早崛起的强盛帝国,为了不断向外寻找新领土与财富,于16世纪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贝伦公园的这架飞机,据说是葡萄牙首架飞越大西洋的双翼螺旋桨飞机。
四月二十五号大桥是为纪念发生在4月25日的“丁香革命”胜利而命名。这座桥全长2278米,属于欧洲的第一长桥,也是世界第三长斜拉桥。四月二十五号大桥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雨,依然闪着红色的光辉,宛若一条红色的缎带,悬在特茹河上,成为里斯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座桥是美国金门大桥的姊妹桥。
四月二十五号大桥的那一头是已经树立几百年的航海保护神,一个张开双臂的基督高高的矗立在山上。山丘上的耶稣基督雕像, 身着长袍, 面容安祥, 双臂平举, 脸朝里斯本, 默默地俯视着里斯本。耶稣基督的雕像, 屹立在这儿已经几百年了, 成了葡萄牙人的航海保护神.
里斯本的帕提斯蛋挞店门口的队伍,总能看到排队的人群,人们耐心等待着即将出炉的葡式蛋挞。
自由大道,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是里斯本最繁华的一段,从这里出发,走向罗西奥广场,地面,用不同颜色的石块,画出美丽的图画。
商业广场在16世纪的时候,曾经是皇宫所在地,1755年的大地震使宫殿夷为平地。商业广场这一带是由葡萄牙庞贝尔总理于1755年大地震后所规划设计的,商店林立,是里斯本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这里是里斯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交易中心。广场的中间是约瑟一世的骑像。雕像后面是凯旋门。广场两边的建筑是政府的办公机构。
罗西欧广场在奥古斯塔大街的尽头,是里斯本跳跃不息的心脏,建于十三世纪,虽然在大地震中遭到毁坏,但基本面貌仍然保持至今,美丽的建筑和喷泉依旧在优雅地讲述耐人寻味的历史。广场中央矗立着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雕像,在雕像的底部有4个女性小雕像,分别象征着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
阿尔瓦拉德球场是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足球场,亦是葡萄牙其中一个最大的足球场,可以容纳52,000人,常被欧洲足协用作举行欧洲赛事决赛的中立场,包括欧洲联赛冠军杯和欧洲足协杯等等。所属俱乐部是里斯本竞技。 12月28日,星期六,天气晴。
说起天涯海角,应该会有很多地方:对于中国人而言,天涯海角或许在海南的三亚;对南非和非洲人而言,天涯海角应该是好望角;而对于葡萄牙人和整个欧洲而言,天涯海角就是罗卡角。2013年12月28日,我有幸访问了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葡萄牙罗卡角。照片摄于罗卡角。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是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为辛特拉山地西端。它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距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约40公里,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站在罗卡角这个欧洲的“天涯海角”,随时可以感受到大西洋上吹来的风。“罗卡”的意思是岩石。地势险峻、风劲雾浓是罗卡角的两大自然特征。确实,在红顶白墙灯塔的映衬下,荒原丘陵起伏有致,碎石山道蜿蜒环绕,狭窄悬崖壁立千仞,碧玉波浪惊涛拍岸。更有那来自大西洋无遮无挡的风和复杂多变的海洋性天气。一会儿是蓝天白云,没一会儿就狂风大作,浓雾弥漫,还有时不时从远处飘来的一阵阵雨幕。
到了罗卡角,游客们拍照最多的,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必然是那孤立高耸,面向大西洋的天主教十字架了。原因无他,因为十字架底座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葡萄牙著名诗人、被誉为葡萄牙国父的卡蒙斯极为著名的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不朽的诗句,更是赋予和增添了罗卡角无尽的魅力和美誉!
千百年过去,物是人非,罗卡角依旧屹立在欧亚大陆的最西端,见证和守护着这里的人和事。每位到此一游的旅客可以花5欧元买到一份证书。证书上不仅有罗卡角的地理位置图和葡萄牙国徽,还赫然印着“XX人光临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字样……
离开罗卡角,我们驱车前往距此不远的卡斯凯斯市。卡斯凯斯市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以西3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18.4万,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照片摄于卡斯凯斯市。
让卡斯凯斯声名远播的,不仅是因为这里是葡萄牙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还因为它是邦德系列小说的作者弗莱明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弗莱明在二战期间是英国著名的特工,卡斯凯斯是他工作的主要地点。弗莱明曾在这里组织了一个代号为“30AU”的特工队,为英国在二战期间窃取情报做出重大贡献。战争结束后,弗莱明故地重游,并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欲望,有关007的多部小说就创作于此。照片摄于卡斯凯斯市。
卡斯凯斯曾是一个渔村,在14世纪开始发展,成为了往来里斯本的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而到19世纪后期,当海水浴非常流行的时候,这个城市变成了有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这要感谢当时葡萄牙国王刘易斯一世,他把葡萄牙王室的避暑山庄搬到了这里,在这里修建了官邸和5个别墅,王室在这里度过整个炎热的夏天。这里也从此改变了原来的渔村面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照片摄于卡斯凯斯市。
现在这里成为葡萄牙和南欧旅游的胜地,一年四季游人不断。除了昔日的建筑和美丽的街道,海滩依然是卡斯凯斯最吸引人的地方。人们可以选择去一些受保护的浅滩游泳,或者选择到更远一点的区域去冲浪,还可以杨帆远航。照片摄于卡斯凯斯市。
当天晚上,我们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莫斯科。照片摄于里斯本国际机场。 12月29日,星期日,天气晴,有时阴。
当地时间12月29日早晨7时许,我们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前面说过,我们这次的南欧行程,因为乘坐俄罗斯航空的航班,有一个意外的惊喜:赠送莫斯科一日游。冬日的莫斯科要到9时左右,天才大亮。我们在吃早餐的饭店休息一下,才前往莫斯科的红场。图为还没完全睡醒的红场。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全俄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莫斯科是世界著名古城,国际化大都市,全球性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莫斯科我去过不止一次。但是在冰天雪地的时节,走在这个世界上幅员最广阔的国家,感受一下雪花绽放的温柔,品味一下圣诞节的欢乐,绝对是一次愉快的经历。照片摄于红场。
红场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天安门广场”,既是俄罗斯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也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历史景观。整个广场面积有9 万多平方米,是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巴西圣保罗广场的世界第三大广场。今天的红场与以往大不相同。为了庆祝圣诞节和元旦,红场周边的建筑全都装饰了彩灯;红场的中心临时布置了溜冰场、购物市场等娱乐设施。莫斯科人身着节日盛装,携儿带女游乐其间,整个红场就是一片欢乐的节日海洋。照片摄于红场。
在红场,导游安排我们先参观了列宁墓。列宁墓是庄严肃穆的红色花岗岩建筑,位于红场西侧中央。1924年列宁逝世后长眠于此,列宁遗体安葬在水晶棺内,定期对外开放。我们去的这天,刚好是开放日,因为去的早,没排多长时间队,很快就参观完了。
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它领导人的墓地,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埋葬着他们的骨灰和遗体。这些墓的形制完全一致。但我去那天,只有斯大林的墓碑前摆满了鲜花。
红场是俄罗斯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也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历史景观。整个广场面积有9 万多平方米,是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巴西圣保罗广场的世界第三大广场。今天的红场上,儿童的溜冰场占了很大面积。
红场上的旋转木马
圣诞节期间,红场上还临时建起了很大的购物市场。图为节日盛装的红场售货员。
游人们纷纷与红场上的圣诞老人合影
红场上的列宁、斯大林特型演员
总高71米的斯巴斯克塔楼,是俄罗斯所有的悲喜历史的见证。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就源于斯巴斯克塔楼上的自鸣钟。它是1851至1852年安装的,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所有克里姆林宫的换岗仪式都在钟声的伴随下进行。塔楼大门为俄总统出入克里姆林宫专用。
据说,红场北面入口的这两个门叫耶稣复活门,重大节日时,游行队伍从这里进入红场。
在国家博物馆北侧有一座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1995年)铸造的朱可夫的纪念碑。苏联元帅朱可夫是二战英雄、俄罗斯人民心中的战神,在苏联解体十多年后铸造他的雕像,体现了俄罗斯人对历史的尊重。
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原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克里姆林宫城堡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这座有着像洋葱一样圆顶的大教堂,被誉为“一个石头的神话”。富于创意的形式、色彩与精妙绝伦的结构完美结合,使这座教堂令人叹为观止。
红场北面这座红砖银顶的建筑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其式样仿照古代俄罗斯建筑,南北各有尖塔8 座。这是建于19 世纪的历史博物馆,里面收藏有450 万件展品。
喀山圣母教堂,位于莫斯科红场西北角。是为纪念那幅相传曾帮助莫斯科人赶走波兰入侵者而带有传奇色彩的“喀山圣母”画像而建的。该教堂在苏联时期曾被斯大林拆毁,改作公共厕所。苏联解体后,1993年复建,具有俄罗斯东正教典型的建筑风格,浓笔重彩,大红大绿,十分引人瞩目。
建于1893年的“古姆”,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与其说它是商店,不如说它更像宫殿,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米黄色建筑和旁边色彩瑰丽的教堂和谐地组成红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为披上节日盛装的古姆百货。
克里姆林宫的红墙脚下,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的无名英雄而建造的无名烈士墓,在钢盔和战旗的雕像前,是永远燃烧的长明圣火,象征着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斗志和精神永远不灭。外国代表团来访,一般都要来此敬献花圈。
麻雀山是著名的风景区,麻雀山上的观景台,正对莫斯科大学正门,可由此俯瞰莫斯科河和市区景色。每次来这里,都能拍不少照片。图为麻雀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学生。
麻雀山也安装了巨大的金属圣诞树,这是带着孩子来游玩的莫斯科游客。
莫斯科大学建于1755年,大学规模十分宏大,主楼高240米,共33层,这是典型的斯大林时期建筑,莫斯科共有7座,被称为“莫斯科七姐妹”。
在麻雀山的山脚下,莫斯科河对面,正对着观景台的是中央体育场,它建于四五十年代。1980年,为迎接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奥运会,还对它进行了扩建并把它作为奥运会的主会场。这样一来,就使它成为式欧洲最好的体育场之一
全俄展览中心(前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占地300公顷,围墙周长35公里,是规模十分宏大的展览馆,它展示最新科技成就,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它同时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全俄展览中心前乘坐圣诞老人雪橇的俄罗斯儿童
全俄展览中心前身着节日盛装俄罗斯妇女
航天纪念碑是纪念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乘火箭上天的雕塑,他也是第一个上天的人类宇航员。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标志和我们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图标很像,也许长春厂就是跟人家学的。不过他们是工农塑像,我们的是工农兵。
我们在莫斯科下榻的四星级酒店,导游说中国人称之为“一只蚂蚁酒店”。图为披上节日盛装的酒店大堂。 12月30日,星期一,天气晴,有时阴。
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属于俄罗斯的民用机场,为俄罗斯航空的枢杻港,也是俄罗斯及莫斯科的第二大机场。照片摄于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候机厅。
搭乘俄罗斯航空,我们于2013年12月31日,回到北京。照片摄于UN9999航班的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