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517美食 ☉ 517吃喝玩乐 ☉ 517旅游 ☉ 于家村,用石头建筑的明清古村落(图)

于家村,用石头建筑的明清古村落(图)

2015-02-06 22:09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572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图。文 落榜进士 井陉于家石头村离我所在的城市很近,这里山峦环抱,绿树掩映,秀丽的风景总是惹人驻足留恋。在全国,于家石头村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它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很多外地的驴友会专程来到这里参观和摄影。当人们一走进这座用石头铺就的古村落时,就会被满眼所看到的石头所打动,所震撼。如同感觉自己走在了石头的世界中。“不到村口不见村”的民谚形容的恰如其分。在这里石房石院、石楼石阁、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只要你能看到的,摸到的,全部都是石头,那种古旧的沧桑感迎面而来。

曾经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或许我们走那么远,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去天地的尽头会一会自己。因为只有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你才能把喧嚣的人世抛在身后。”此时,眼里看到的都是石头,甚至在村中还建造了“石头博物馆”。 在明朝时期,当地很穷,百姓们利用周围的山石,砌成了这些的房屋。六百多年过去了,房屋坚固依然,而且据说是冬暖夏凉。如今,很多门窗都已经斑驳了,显露出岁月的沧桑。而屋房周围的古树,却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继续在又一个春日里生长,我抚摸这粗实的树杆,不由的感叹,人在历史面前,是显得如此的渺小。我在狭窄的巷子里不停穿梭,用相机的镜头来记录这里或沧桑或寂寞的每一个瞬间,身边不时有小狗和小羊窜过,盯着我看,冲我摇尾巴。也许这是在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在欢迎我这个远道的来客吧。 这里的建筑都是用石头筑成,村中到处都是石头,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桥石栏随处可见。石头大门之上,还有一扇窗户,木制的窗棂,呈四方小格,可以站在那里向外张望。拱形对开的木门上,贴着门神和年画,看上去气势威严。一些院子里斑驳的影壁墙上供奉着佛龛。佛龛嵌在墙里,周边也贴着对联。有些木门的锁积了厚厚的灰尘,院子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满目荒芜和寂静。在这古老的村落,有过的无数故事,如今随着岁月的逝去,一切都逐渐封存于记忆的深处。 于家石头村坐落在一个闭塞群山中,三面环山。当我爬上山,再看这里,如同无数的石头堡垒。我不禁被这些由石头筑成的各种建筑所震撼。我只想闭上了眼睛,用心灵来感受这里曾经有过的故事。转眼间,已经夕阳西下,我即将告别这个古老的村落。回到城市之中,继续繁忙的生活。

于家的先祖、明朝民族英雄于谦,曾以石灰为喻,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品格。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我相信,这种不朽的生存史诗,在中国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都会世代相传,永不消亡!于家石头村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流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十代了。
院落之间,不时有黄狗或者黑狗,在惬意的闲逛着。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这里的路有多少人走过。由石头铺成的道路,似乎在无言地记载着岁月的变迁。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
不知道是什么花,从石缝中钻出,可是这样的景色,又有说不出的和谐美丽。
步入这个石头组成的小巷子,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原生态,狭窄的街道都是由石头铺就,两侧的房屋错落有致,建筑的构成非常经典实用。
或许我们走那么远,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去天地的尽头会一会自己。
因为只有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你才能把喧嚣的人世抛在身后。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
墙上的枯草疯长着,有些落寞荒凉的味道。
高高低低的街巷,很像一个迷宫,光滑的青石路面,两侧的高墙大院,以及不断变换的一座座院落...
在这里我们可以随手触摸到几百年前留下带来的一砖一瓦,可以细细地品读其中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内涵。
如果此时,有老农牵着黄牛,慢慢地走过,也是一幅牧归的图画吧。
小时候看到的农村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镜头...
村落里交错的房屋,只住着少数的人家。
一座座普通的民房是这里的最基本元素,很多民房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也许正是由于石头这样的材质,才让它们更久远地流传下来。古老的拴马桩。
500年前,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
这里的房屋多为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巷落中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全村4000多间屋舍都是用石材所建造,并且无一雷同,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民居最大特色是古朴苍劲。随便走进一家院子,就能看到院中有楼,这里楼能通楼,院能通院。一派农家淳朴风貌;院落的装饰精雕细刻,雕梁画栋,于淳朴之中显示着富贵之气。

有人一定会问,于谦的祖籍不是这里,出生地也不是这里,那这里为什么被称为“于家”呢?那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著名的“土木之变”后,民族英雄于谦被害,他的一个儿子死于发配途中,另一个儿子被家人保护送到了井陉南峪村隐居。他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在明代成化年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于谦之长孙)携家眷数口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中隐居。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于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生活条件十分贫乏。后来凭借着于家族人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终于在这里开拓出了一片生存空间。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告别砖瓦平房而住进了高楼大厦,旅游的地方也会选择有名的风景区。这是历史的变迁,也是生活富裕的改变。在石头村,它会不由地给人一种精神的昭示:那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开拓生活的精神与韧力,无论在怎样的优越中都不能遗失掉……
石头原本就是建房的好材料,依山而建的村庄就地取材的最好建房材料就是石头。石头,在几百年前就是一种最廉价的也是取之不尽的材料,用石头建成的房屋墙体很厚,冬暖夏凉。
“戏楼”
“水井”。如今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它的存在令我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真实。
“清凉阁”。
这是石头村的标志性建筑,此阁建于万历九年相传是力大无比的于喜春一人所建,计划要建八层,但是各种原因只建了三层。站在全村的最高点清凉阁上,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环绕着村庄的起伏的群山,静谧而又真实的石头村就枕卧在群山环抱之中,石头是这里的主题,也是这里永远不变的特征。清凉阁里供奉着各路神仙。
“于谦纪念馆”。
这里介绍了影响于谦生前的事迹和留下的一些遗物。于谦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谓困难和风险,保卫北京城甚至大明的半壁江山,挽救了无数的平民百姓;他身居高位,却过着清廉正直的生活,可是却被冤杀。
于谦,曾以石灰为喻,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品格,他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他无愧于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古槐”。“于氏宗祠”。
介绍了于氏家族的历史。墙上挂着放大了的“于家”祖祖辈辈的家谱;这里也能看到以前的妇女没有地位,家谱上只有姓氏而没有名字。
在一九八八年以后“妇女不再把氏填”。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的作品,他借石灰喻己,诗文工整,寓意深刻,这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后代们借助石灰和石头在深山之中建造了一个石头村并留存至今,我相信这里的故事也会永远流传下去...小贴士:
1.地址: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门票:30元。2.交通:在石家庄火车站坐9路或在石家庄纪念碑坐114路公交车到西王长途客运站、在客运站坐长途小巴至井陉县城(车票十元)再从井陉县城坐小巴到于家石头村。一小时一趟,车票五元。3.旅游季节:石头村很有历史的沧桑感,这里的古建筑吸引着很多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都很适宜旅游,如果说夏天比较晒,那么秋冬是最好的季节了。4.于家村美食:井陉古镇有特色的小吃是豆芽糕,也叫面经。常食用此品对于烦躁不安、心悸、失眠、感冒、风寒、头痛、消化不良等有辅助疗效。金毛狮子鱼:金毛狮子鱼,始于民国初期。最早由石家庄市的中华饭庄名厨袁清芳创制。因成菜色泽金黄,形似狮子,故名。1952年在河北八大城市烹调技术表演赛中,袁烹制的“金毛狮子鱼”,获得了高度评价。该菜是河北参加1983年全国烹饪鉴定会的名菜。菊花鱿鱼:菊花不但是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还可以入药和食用。根据菊花这一特点,他们以鱿鱼和桂鱼为主要原料,经过巧手妙制,把菊花再现在餐桌上。黄瓜宴: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燕春饭店的厨师,根据一则历史传说而创制的,现已是名闻遐迩的当地特色菜。整个宴席全以黄瓜为主料,分为八道冷拼,12个热炒。冷拼首菜名为“青龙卧雪”,两条青龙盘卧于白雪(糖)之中,昂首翘尾,生动可爱。其余七道冷拼,风味各异,分为香甜、麻辣、清香、咸香、酸甜、葱油、酥脆,色彩和谐,搭配匀称。土特产品:花瓜,柿子,花椒,核桃等。5.住宿:于家村是井陉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农家院都可以住宿而且很便宜,如果想住条件好的宾馆可以坐车到井陉县城,这里会有很多青年旅社和快捷酒店,并且在县城有车能到苍岩山、锦山、秦皇古道等风景区。6.于家村逃票攻略...(略)微信账号:wudan365
新浪微博@落榜进士
QQ:250181988(请说明来意)
E-mail:wudan365@qq.com
微信欢迎扫描,一起分享旅途吧~~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