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羊” 已经没了
石羊胡同:位于西城区牛街南段西侧,呈东西走向。全长110米、均宽3米,地名的来源有两个说法,一是胡同的西端曾有一石制羊,另一个是胡同内曾住有姓石的以经营羊为生,名声很大,曾名石羊家胡同。在2001年牛街地区二期拆迁过程中,石羊胡同已被拆除,如今石羊胡同所在地,已被扩建为小区和医院。
小羊毛胡同:位于东城区建国门南大街,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北起东裱褙胡同,西至大羊毛胡同,南与柳罐胡同相通,全长277米,宽8米。明代成胡同。清乾隆时称羊毛胡同。民国称小羊毛胡同,一直沿用至今。2009年,小羊毛胡同大部分被拆除,建为北京海关博物馆;胡同西口被拆,东口则变成了建国门地铁站绿地,小羊毛胡同只剩下短短的70米长,连牌子都没有了。
这些“羊” 被拆分了
大杨家胡同、小杨家胡同:大杨家胡同东起护国寺西巷,西到新街口南大街。大杨家胡同的南侧则是小杨家胡同。清朝宣统元年的《详细帝京舆图》中提到,如今的大杨家胡同与小杨家胡同统称为羊圈胡同。
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胡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四世同堂》就发生在这里,小说中小羊圈胡同的特征是:“只有一个出口,而且口细肚子大,形象像羊圈”一样的胡同。
中华民国时期,将“羊圈”谐音为“杨家”,再根据胡同的宽窄分别定名为“大杨家胡同”、“小杨家胡同”,沿用至今。
东羊管胡同、西羊管胡同:这两条胡同在宣统年间统称羊管胡同,是京城东北角的一条老胡同。西起东直门北小街,东至东直门北城墙根,全长不足千米。乾隆时期1750年的北京地图上称羊管儿胡同,宣统时1911年的地图上就叫羊管胡同了。“羊管”原为“羊馆”,是羊进京暂时等待买主的场所。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羊管胡同西部及并入的口袋胡同改称西羊管胡同,将原羊管胡同东段改称东羊管胡同。
羊肉胡同:老北京历史上有多条羊肉胡同,其中最有名、历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胡同当属西四那一条。
这条羊肉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20米,宽约6米。自元大都时就有这条胡同,当时称为“羊市角头”,即羊市,“角头”是指“人烟凑集之处”的市场所在地。到了明朝,这条胡同属于咸宜坊,被命名为羊肉胡同。
现如今,北京地质礼堂就坐落于羊肉胡同30号,很多居住在西城区的孩子都在这里看过电影。
此外,还有4条曾经名为羊肉胡同的胡同,现在分别改为南大吉巷、耀武胡同、洋溢胡同和输入胡同。
羊房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南、柳荫街西。羊房胡同过去是官家养羊的地方,说起来应是比羊圈规模大一些,有房顶的地方,所以叫做羊房。
羊角灯胡同: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呈东西弯曲走向,与三座桥胡同和和龙头井胡同相通,胡同中部与北钱串胡同衔接。长度不过168米,平均宽度3米左右。胡同形成约于清乾隆年间,曾有大小羊角灯胡同之说,后来合并,统称为羊角灯胡同。
传说这里是负责和珅府安全警卫人员的驻扎地。夜间兵丁手持羊角式样的灯笼在府邸周边巡逻,因此胡同命名为羊角灯。也有说这胡同形状弯曲狭长,东西口宽度不一样,犹如羊角状,因此命名为羊角灯胡同。
羊皮市胡同:位于西四南大街上,南通大酱房胡同、西通西四南大街。胡同名成于清代。顾名思义,这里旧时曾经是做羊皮生意的聚居之地,所以称羊皮市,后来加上胡同二字,称为羊皮市胡同。
大羊毛胡同:位于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整体呈南北走向,北起小羊毛胡同,南至盔甲厂胡同,东与柳罐胡同相通,西与老钱局胡同、丰收胡同、东绶禄胡同、抽屉胡同相通,八十年代末开辟北京站东街,把大羊毛胡同分为南北两截,全长不过三百米。
大羊毛胡同成于明代,至今已经六百多岁。清乾隆时期始称羊毛胡同,民国时析出小羊毛胡同后,改称大羊毛胡同,沿用至今。
原来的大羊毛胡同只有6米多宽,因临近北京火车站,2004年扩宽,相当于从海关总署东侧新开辟了一条连接北京站东街与长安街的纽带,与北京站前街形成了交通环线。
羊毛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起后红井胡同,南至西交民巷。其历史故事现已知之甚少。
此外,北京城还有一些地方以“羊”来命名,如位于崇文门外的羊市口、海淀区东南部的羊坊店、安贞桥附近的大羊坊等等。
来源:法制晚报
Copyright © 517美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5399号-2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CengFanTuan.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