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517美食 ☉ 517吃喝玩乐 ☉ 517旅游 ☉ 瓦拉纳西与克什米尔土豆

瓦拉纳西与克什米尔土豆

2014-12-01 16:11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凡影的美食世界    阅读:155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克什米尔土豆,2011年1月摄于印度瓦拉纳西

  遍寻世界美味

  这是有关旅行、美食、生活、体验的文章系列。“至少曾经闯荡过……”是香港美食旅行作家欧阳应霁书中的一句话,从此背上行囊,成为一名国际背包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

  当然,这并不单单是一场艰苦的旅程,如台湾美食生活玩家叶怡兰所倡导的,将享乐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并毫无惭愧的对世界宣布,注重体验旅行中一切美景、美食、美人、美好的心情,才是新旅行的意义。

  或许有一天,可以干脆像彼得梅尔一样,从阴雨绵绵的伦敦搬到薰衣草的故乡普罗旺斯去,只为享受法国南部灿烂的阳光,终日与美食、美酒相伴。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依然胸怀梦想,只要你肯迈出旅行的第一步。因为相信,所以那些美好,都将在你的周围聚集……

  比历史还古老的瓦拉纳西

  “贝纳勒斯比历史还要古老。”最爱之一的作家马克·吐温这样形容印度恒河之畔的瓦拉纳西,实际上,马克·吐温口中的这个音译,让这个历史颇为久远的城市听起来更富于浪漫的色彩。

  在经过一整夜火车的折磨之后,我由“性都”克久拉霍来到瓦拉纳西,清晨中的街道并未显得更加干净清爽,更何况这座城市素以人口密集、生活条件恶劣、空气污染严重著称。TUTU车司机神勇地在看不到水泥地面的迷巷中穿梭,很快,我的脸上、身上就覆盖了足够的尘土。据说,印度有超过30%的人口生活在这里,因为印度教徒们相信,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在瓦拉纳西的恒河中沐浴,可以洗涤污浊的灵魂;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由此,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从四面八方纷纷前往这里,甚至包括许多行将就木、医治无望的病人,他们在恒河中沐浴、火化,或者直接水葬,令此处的恒河水系存在严重的污染与传染病问题。

  在家庭旅馆休整片刻后,我计划出门沿恒河河岸向主码头(Main Ghat)方向步行,顺便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杜尔迦女神祭祀仪式。穿过几条只有土路的小巷,传说中伟岸而神秘的恒河突然出现在眼前,心中不禁为之一震。“这就是恒河吗?我终于来了。”数年前在开罗从一座大桥上经过尼罗河的时候,我也发出过同样的感慨。不管它是清澈还是浑浊,是宽广还是干涸,都不能掩盖它们作为孕育世界文明起源的母亲河的巨大光芒。瓦拉纳西被认为是世界上少有的从史前时代到现代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可以想象,几千年前直到今天,生活在恒河岸边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似乎从来没有变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圣河中净身沐浴,在河岸边打坐修行,将亲人的尸骨焚烧后撒入河中……朝朝暮暮,经年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管世间如何变幻,生活的本质其实如此简单平凡,却有着永不磨灭的力量。

  恒河岸边的Ghat更像是一种码头,有着高大而宽阔的台阶,一直从高处的建筑通向河岸边,其主要用途除了日常洗漱、沐浴、提水外,还用于修行和祭祀。据说,在瓦拉纳西有100多个这样的Ghat,沿恒河散步,可以看到恒河河岸就是由一个Ghat连接另一个Ghat组成的。每个Ghat都有一个长而难记的名字,被涂刷在某个墙上,偶尔还会看到手绘的色彩艳丽的湿婆神化身图像在旁边,让庄重严肃的古建筑突然萌发出鲜活的力量和俏皮的元素,令人喜悦。

  早先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关于恒河中漂浮腐烂尸体的图片,可能并不是完全失实,因为无人看管的动物死后飘在河里很普遍,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寡妇和修行者也是不允许进行火化而直接水葬的,那些图片只是将偶然能看到的景象集中起来展示,才产生令人毛骨悚然的效果。事实上,眼前的恒河岸边相对宁静、安和,一派自然田园景象——成群的黑牛在岸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人们三两成群的或行或坐,享受着午后时光;孩子们在Ghat中央宽阔的石阶上,用自制的简陋球拍打着板球;偶尔有黑色的大鸟从头上盘旋而过,降落在Ghat高处古老而雄伟的建筑物上……如果有人在此作画,恐怕一定是一幅色彩繁杂、细节生动的工笔油画。脑中不知怎么突然出现了夏日午后温哥华碧绿宽阔却空无一人的半山球场。人生而是平等的吗?那许多烦恼无非来自成年后的比较、贪欲与奢求,无忧无虑的唯有童年时光,却并不能分出谁比谁活得更漂亮。

  作为恒河河畔漫步的必经之地,瓦拉纳西一大一小两个焚尸场分别设在河岸边相距不远的地方,之前有许多驴友描述过焚尸场的可怕景象,所以,我只是拉起口罩,远远的观望,只见浓烟滚滚、烟雾升腾,但是没有闻到什么特别的气味。被允许火化的尸体首先要裹上布,男人用白布,女人用红布,由家中长子带领家人和亲戚来到焚尸场,将尸体放在木柴堆上,浇上酥油开始燃烧,如果头颅没有被烧裂的话,长子还需要用木棍将它敲碎,这样亡灵才能从躯体里出来。最后,骨灰会被直接抛入河中,印度人相信,这可以使亡者的灵魂变得更加圣洁,灼热的骨灰对河水也有冷却和净化的作用。印度人对此并不避讳,即便是在焚尸场附近,你依然可以看到有人在河中沐浴洗衣,甚至刷牙。

  到达主码头时,距离晚上看祭祀表演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我跟其他外国游客一样,在拥挤的台阶上找到位子坐下来,静静地等待仪式的开始。祭师使用的舞台已经摆好,一共七个,宽大如床一样的台子上铺着白布,面对着河岸的一侧,一个小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还撒了很多当地常见的一种红黄相间的花瓣。等待的时候,我仔细观察着前来观看祭祀的人们,除了我这样一看就是外地人的游客,还有许多当地居民盛装前来,印度人的五官其实长得十分符合我的审美,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此地人们的眼神,都带着一种虔诚与空灵交织的穿透力,看一眼足以摄人心魄,令人过目难忘。在人群之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圣人(印地语为Sadhu),他们穿着鲜艳的桔黄色长袍,外形奇异,留着长发,有的甚至头发长及腰部,看上去既像乞丐又像疯子。当然,其间还不停地有乞讨的小孩,和流动售卖明信片等纪念品的商贩过来骚扰,我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他们练习着英文听力和口语,一问一答不出那几句,好像错按到了回播键。码头上的人渐渐多起来,天也黑下来了,很快,灯火将这里笼罩,祭祀就要开始了。

  当穿着红色祭祀服装的年轻祭师们走上祭祀台时,人群中掀起一阵骚动,这绝对不只因为神圣的时刻马上要到来,而是因为祭师们个个显得过于英俊健硕,堪称完美,仿佛刚从希腊神话中走出来一样。祭祀在一阵动听的男子独唱声中开始,同样有着俊美五官和黑色卷发的歌手双手拉着一种风琴,一边弹奏,一边演唱,一个小乐队现场配合伴奏,美妙的旋律和音色通过扩音器飘荡在恒河两岸,既动听又十分有韵律,有时悠扬得令人心碎落泪,有时欢快得让人想跳舞,完全不同于宝莱坞电影中那些惯常听到的所谓印度音乐。

  祭师们跟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轮又一轮的不断变换手中的法器,一会儿是装满水的海螺,一会儿是燃烧着炭火的锡壶,他们的姿态娴熟而优美,更像是一种神的舞蹈,令人叹为观止,持续将祭祀带向高潮。最后,全场的印度人都跟着歌手发出整齐的呼喊,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而神圣,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我被深深感染了,开始羡慕并敬佩他们这种完全出于精神信仰而到达的至高境界。

  在恒河岸边,这样的祭祀表演每个晚上都会进行,没有人收取费用,只是在表演结束的时候,大家自愿向盘子当中放一些钱,但你可以看到,年轻帅气的祭师充满虔诚的表演,歌声优美的歌手卖力而深情的演唱,前来观看的印度当地人数量远远超过游客,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仪式,让他们每日如此认真投入的重复劳作呢?

  从祭祀表演场出来,已经进入黑夜,我沿着主码头一直向高处走,到达平地时正好是当地热闹非凡的夜市,灯火辉煌的市场人头攒动,只能慢慢随人流前进。商贩们贩卖的商品琳琅满目,纱丽、服装、鞋子、雕刻、金属餐具、宝石首饰、古玩、木偶、各种日常杂货,还有热气升腾的不知名小吃和摆得整整齐齐、色彩艳丽的蔬菜水果摊,瓦拉纳西的夜晚比白天更加充满生气。然而穿过夜市,瓦拉纳西特有的迷巷在此刻会变得格外阴森恐怖,我可没有勇气这样摸索着走回旅馆去,于是打了一辆当地的人力三轮车,坐在高如马车的三轮车上,穿过许多或明或暗的街道,看到男人们三两成群的聚集在巷口的小餐馆吃饭喝酒聊天,或者站在街口百无聊赖的望着天,而女人们,则如在印度其他城市见到的那样,在屋子中的某个角落洗衣做饭照顾孩子,无声又无息……

  由于还要搭乘一天一夜的长途火车穿越恒河前往印度中部被称为敦煌莫高窟前身的阿旃陀和埃洛拉石窟去,第二天一早,我没有去看恒河晨起沐浴盛景,而是睡了个好觉,起来慢慢踱到距离旅馆不远的贝拿勒斯大学去,那里的美术馆里有非常丰富的印度细密画收藏。贝拿勒斯大学是印度两所国立大学之一,是一座专门研究印度艺术、文化、音乐和梵文的学府。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城市游走,都会发现,无论外面如何喧嚣繁乱,只要一走入大学的校门,立刻就会变得安静、清凉起来。与瓦拉纳西街头的人头攒动、车马混行相比,贝拿勒斯校园里的人口密度显得格外的低,甚至连汽车都没有,最多偶尔有自行车经过。偌大的校园依然只有少数的路面铺了石板,大部分还是土路,但好在植被丰富。在问了无数次路后,我终于摸到了美术馆,这是一座红黄相间的新式建筑,门前长长的蓄水池很有种模仿泰姬陵的意思,里面十分安静,仅有的几个参观者全部为外国游客。

  细密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艺术类别之一,最早起源于波斯(今伊朗一带),为《古兰经》的边饰图案,在古代的中国、印度以及中世纪的欧洲,都可以看到细密画的踪影。在文化不普及的封建时代,细密画为少数人服务,本质上属于贵族艺术,并没有在民间普遍流传。在中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和波斯伊斯兰教哈里发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互相赠送、收藏和玩赏,细密画的画师也多数集聚在宫廷中。随着科技的进步,活字版印刷术和照相术逐渐发明与普及,细密画形式遭受巨大的冲击,逐渐消失,专业的细密画艺术家越来越少,尤其是传统的细密画工匠更是少之又少,但是细密画的艺术风格仍对现代艺术继续产生影响,其精髓也存活于各种鲜活的艺术当中。

  我对印度细密画的历史和流派没有太多研究,但是依然被画作当中细致入微的线条和色彩艳丽丰富、层层叠叠的着色技法深深折服,同时这些画作也生动地再现了印度古代宫廷的建筑、人物、装饰、服饰等,是了解印度历史最好的方式。如果对这些有兴趣,推荐大家阅读王镛的《印度细密画》、《印度美术》来了解更多有关印度细密画的知识,领略其中妙不可言的惊艳之美。

  在印度旅行总是充满太多惊奇和故事,特别容易收不住,接下来说回美食。我所投宿的这家酒店隐藏在一处正在修路的街市中,是一座刷成嫩绿的三层小楼,在周围破旧暗淡的房屋中间显得非常显眼。老板夫妇是一对非常漂亮的碧人,小女儿可爱,老人慈祥且做得一手地道好吃的印度菜。在顶楼的半露天餐厅里,并没有厨房,老板娘的妈妈蹲在地上给我们做了两道非常美味的印度菜,这也是大多数印度人做菜的方式,两道菜分别是PAKODA和克什米尔土豆,菜谱如下:

  PAKODA是一种作为小吃和前菜的油炸食品,可以做成蔬菜的、鸡肉的、奶酪的,基本原理相同。将圆白菜、青豆、圆葱、茄子等蔬菜切成丝或小块,撒入面粉、盐、黄油、咖喱粉等,混合成面糊状;锅中加油适量,将面糊团成小面团投入锅中炸熟即可。

  克什米尔土豆是一道具有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风味的主菜,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配米饭食用。将未去皮的土豆洗净蒸熟,从中间切开后,将两半土豆的中间用勺子挖出土豆泥备用,剩下的土豆呈小碗状;锅内放黄油加热,将圆白菜、青豆、圆葱、茄子等蔬菜切成丝或小块,连同土豆泥一起入锅中翻炒,同时加入盐、咖喱粉等调味;土豆碗入油锅中煎炸,直至熟透变成金黄色,捞出放入盘子中;将炒好的蔬菜土豆泥填入炸好的土豆碗中即可。

  作者简介

  凡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居北京。喜欢游山玩水、读书、摄影、写作、美食、烹饪……至今已背包行走过中国大部分省市以及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和地区。专注写作与美食、旅行有关的文章,愿意与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欢迎关注“凡影的美食世界”自媒体平台,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

凡影的美食世界

点击进入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