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517美食 ☉ 北京吃喝玩乐-吃货网 ☉ 美食不如美器——关于餐具那些事

美食不如美器——关于餐具那些事

2015-02-06 22:3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630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也曾叹道:“古诗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并说,菜肴出锅后,该用碗的就要用碗,该用盘的就要用盘,“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真是对美食与美器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   巧妇能够用食材做出味道极好的佳肴,那便是美食,用美器盛放的美食,便不再是美食了,成了一件艺术品。在中国传统的饮食观中,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个色不仅是指食物本身的色,而盛放食物的器皿被与食物一起一并呈现于食者面前,相得益彰才是上乘之作。      那么美食与美器的搭配也是大有学问的,我们不妨初探一二。   一、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上要和谐。   1、在色彩上,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回使人感到不和谐。这里,重要的前提是对各种颜色之间关系的认识。美术家将红、黄、蓝称为原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称为对比色;红、橙、黄、赭是暖色;蓝、绿、青是冷色。因此,一般来说,冷菜和夏令菜宜用冷色食器;热菜、冬令菜和喜庆菜宜用暖色食器。但是要切忌“*色”。例如将绿色色炒青蔬盛在绿色盘中,既显不出青蔬的仙绿,又埋没了盘上的纹饰美。如果改盛在白花盘中,便会产生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再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就格外清丽;盛在水晶碗里的八珍汤,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      2、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要显得相得益彰。如果将炒肉丝放在纹理细密的花盘中,既给人以散乱之感,又显不出肉丝的自身美,反之,将肉丝盛在绿叶盘中,立时回使人感到清心悦目。      二、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要和谐。   中国菜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用来相配的食器形状自然也是千资百态。例如,平底盘是为爆炒菜而来,汤盘是为熘汁菜而来,椭圆盘是为整鱼菜而来,深斗池是为整只鸡鸭菜而来,莲花瓣海碗是为汤菜而来等等。如果用盛汤菜的盘成爆炒菜,便收不到美食与美器搭配和谐的效果。         三、菜肴与器皿在空间上要和谐。   食与器的搭配也要“量体裁衣”,菜肴的数量要和器皿的大小相称,才能有美的感官效果。汤汁漫至器缘的肴馔,不可能使人感到“秀色可餐”,只能给人以粗糙的感觉;肴馔量小,又会使人感到食缩于器心,干瘪乏色。一般来说,平底盘、汤盘(包括鱼盘)中的凹凸线食、器结合的“最佳线”。用盘盛菜时,以菜不漫过此线为佳。用碗盛汤,则以八成满为宜。         四、菜肴掌故与器皿图案要和谐。   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其舞的、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就醉百花亭的故事。“糖醋鱼”盛在饰有鲤鱼跳龙门图案的鱼盘中,会使人情趣盎然,食欲大增。因此要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      五、一席菜食器上的搭配要和谐。   一席菜的食器如果不是清一色的青花瓷,便是一色白的白花瓷,其本身就失去了中国菜的丰富多彩的特色。因此,一席菜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也要色彩缤纷。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      看完这些搭配和讲究是不是觉得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呢~不用觉得太有压力,下面简简单单讲讲我们日常家庭中最简单的餐具,虽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简简单单的,不过要是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有这些美器相伴,相信生活的幸福感会飙升的。   1.筷子   筷子古称箸,一种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筷子可谓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取食工具,市面上各种材质的筷子更是让人花了眼,那么怎样的筷子才是健康又好看的呢?   首先,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而且,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尤其有些家庭喜欢给孩子使用颜色亮丽的彩漆筷子,孩子对铅、苯等的承受力很低,一定要避免使用;其次,普通塑料筷子质感较脆,受热后容易变形、熔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银质、不锈钢等金属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导热性强,进食过热的食物时,容易烫伤嘴。还要看清是不是食品级的不锈钢,如果使用劣质不锈钢餐具或者以不恰当的方法使用不锈钢餐具,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所以说竹筷是首选,它无毒无害,而且非常环保,还可以选择本色的木筷。但是,由于材质的原因,竹筷、木筷不容易清洗,而且吸水性、吸附性很强,经常会有净洗剂的残留,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所以应注意经常消毒,保持清洁,来避免竹木筷子发霉、长毛现象发生,还需定期更换。         2.勺子   筷子用来取食,那么勺子的作用就是用来喝汤和舀流质食物,这两样餐具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缺一不可。考古发现的远古中国人最早使用勺子进食的证据,属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勺子进食,与农耕文化的出现有直接的关联。中国新石器时代农作物品种主要是水稻和粟,分别适宜于湿润的南方和干旱的北方种植,这两种谷物的烹饪比较简单,可以直接粒食,加上水煮成粥饭即可食用。热腾腾的粥饭,特别是半流质的粥食,不便直接用手抓食,需要借用中介器具,于是最简单的勺子便被发明出来了。      勺子的材质主要有塑料,木质,不锈钢,陶瓷,也有用植物谷壳制作的勺子。塑料的话,好处是不怕烫,但要选大品牌,因为如果买到不是食品级的塑料勺子怕对身体有害。如果家里有小宝宝的话,尽量不要选择不锈钢材质的勺子以免发生烫伤。         3.盘子   盘子,盛放物品(多为食物)的浅底的器具,比碟子大,多为圆形。多数为陶瓷品,也有金属制品,可以在上边放东西。用盘子乘菜时,夹起菜来比较方便,散热也比较好。清朝时,从西方传入,后来成为我国盛菜的主要工具之一。后来,盘子陆续传入各国,基本上覆盖了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在中餐里,精美的陶瓷盘子为主,上面烧制着各种栩栩如生的花纹,和所盛装的美食互相映衬。         4.碟子   碟子是中餐中一种盛食品或调味品的小而浅的器皿,比盘子小,多为圆形。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多见其身影,材质也是以陶瓷为主。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柜上摆着许多碟子。”《红楼梦》第三七回:“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湘云送去。”         5.碗   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多样,如饭碗、汤碗、菜碗、茶碗等。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画花装饰技法用于碗上,自唐长沙窑起始,至宋磁州窑过渡,经元青花激发,到明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明代最多的就是胎体轻薄、白底青花的饮食用碗。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素三彩、五彩、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制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金属等;制作精美的古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爱。家庭常用到的多为陶瓷或者玻璃。         6.杯   杯子,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      如今,杯子的形状和材质越来越丰富,又因为其谐音,一杯子,一辈子,很多人都成为了杯子控,会收集各种各样的杯子,静静地用喜欢的杯子泡上一杯茶,岁月静好。         说了这么多美器和餐具知识,也许有人会觉得太麻烦太复杂,但其实生活的小细节是最能给人带来点点滴滴的幸福。餐具,虽然本身不能吃,但它带来了美,带来了情趣,它是菜品的嫁妆。就像幸福,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即使是平淡流年,也是快乐。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